2018年4月5日 星期四

淺談什麼是自由即興?「聲音在場-之-待客實驗」導讀


文/黃思農

什麼叫做音樂即興?廣義來說,我們可以粗略將音樂演奏區分為記譜演奏及即興演奏兩種表演方式,然而真實的情形是,在世界各地所有的傳統音樂文化裡,兩者常常是相互交錯難以全然劃分的。

例如在印度音樂、土耳其音樂裡,樂師擁有各種不同的旋律模式及其所涵蓋的音階構成,並在特定的不同曲式下進行即興演奏;而中國最古老樂器之一的古琴,它的記譜方式並不包含對拍子甚至音名的標示,它記述的是指位與左右手的演奏技法,有些更以「動物之形」作為指法暗示,所以真的在演奏時,節奏的處理常常取決於樂師的詮釋,民間音樂如南音、戲曲音樂也都有這種「拍無定值」的即興空間;這些用各種漢字部首造字所生產的「象形」樂譜,也是為什麼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裡,令狐沖的古琴譜被誤解成武功秘笈的原因。

那麼在歐洲呢?其實中世紀以前古典音樂的狀態也是類似的,彼時作曲家和演奏家並沒有明顯的分工,不少作曲者同時亦是演奏者。樂譜的記寫讓演奏者擁有不少自由,如最早期的額我略聖歌(Cantus Gregorianus)只標明音高,節奏則由演奏者根據經驗決定,樂師一般依循 14 世紀英國音樂出現的“English Discant”風格,在固定旋律(cantus firmus)即興加上3度與6度的聲部。 而到了巴洛克時代的「數字低音 」(Basso Continuo or Figured Bass, 或稱「通奏低音」Thorough Bass),則是在低音譜下方寫上的數字記號,以此代表三和絃或七和絃的內部原位或轉位後的各種音程距離;然而,儘管它與前文所描述的古琴「減字譜」記寫有很大差異,某種程度上兩種記譜皆開放了樂人一定程度的「即興」作為詮釋的可能,以現今最古老的義大利歌劇《奧菲歐(L'Orfeo)》(1607)來說,它的旋律其實就是樂師根植於低音部「即興」而來,並在今日發展為標準保留劇目。



隨著15世紀以後印刷術的普及,和再之後幾個世紀錄音技術的演進與留聲機的發明,固定被記寫的樂曲開始更為大量、快速及大範圍的傳播,造成一種作曲家的地位慢慢開始凌駕於演奏者的現象,我們不再需要透過樂手的流浪來傳遞與交換音樂經驗,而比起樂手即興,觀眾走進音樂會時會開始更想要聆聽「已經聽過」的,固定被記載之曲目,我們於是由此進入了漫長的作曲家霸佔歷史話語權之黑暗時代。(疑?)但正如前文所述,此前其實不論東西方的音樂史,作曲與即興一直都不是截然對立、二元劃分的。

A page from the Odhecaton
Ottaviano Pettrucci/Josquin des Prez
Tenor of Adieu mes amours by Josquin des Prez from Odhecaton
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什麼叫做「自由即興」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必須先讓一個樂種在這篇落落長的歷史梳理文章裏登場。有人在分析音樂史時曾做過這樣的結語,人類每150年,就會有一個新的「音樂盛世」誕生,姑且先不論這個數字是怎樣計算出來的,20世紀初,人類歷史確實出現了影響力延續一百多年並擴及全球的音樂,其一當然是因為現代音樂充滿反叛性格的作曲家如Debussy, Arnold Schönberg, Stravinsky, George Antheil......等人,以及他們之後所影響的各種不同風格之現代樂派,而另外一個同樣發生在20世紀交界的樂種,它的許多音樂元素則已經普遍散佈於現今各種流行音樂文化中,那就是「爵士樂」。

儘管現代樂派與爵士樂的互相交融在早期就已經創造了如George Gershwin這樣的「作曲家」,但爵士樂歷史發展的影響力究極來說,還是鑿因於兩個決定性的要素,其一是樂手的「即興」文化,其二則是與各種音樂類型融合的「開放性」。

先不論Charles Mingus、Stan Getz 在爵士樂結合墨西哥音樂、西班牙音樂、古巴音樂與其它拉美音樂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許多嘗試,世界各地反向將爵士樂主動引入傳統音樂的例子在音樂史裡其實也所在多有,如30年代的「廣東音樂」,就是因為香港作為中國當時最主要與西方接觸的港口,對西方文化與音樂有一定的寬容性,swing的切分音很早就被當時作曲的傳統樂師採用,小提琴、六弦吉他有時更取代高胡、洋琴,與笙、笛在傳統民樂的既定曲式下合奏。

Charles Mingus - Ysabel's Table Dance

Ornette Coleman
然而,1961年Atlantic Record出版的《自由爵士》(Free Jazz)專輯,薩克斯風手及作曲家Ornette Coleman 改變了歷史,並將「即興」這個詞的概念推得更遠。所謂「自由爵士」顧名思義,就是在不去管爵士樂的Standard各種範式或和弦進行的前提下,更「自由」的去即興並重新定義「爵士 」,樂手不再依循一個一個輪流solo最後再合奏主題動機的這種樂曲結構,反而在無主從關係下讓樂人彼此間的對話關係更自由去流動。而某種程度上,「自由爵士」的演奏也越來越在意音色,並試著將旋律從和聲學與固定節奏中解放,Coleman和Don Cherry發展了類人聲的吹奏方式,並有意圖的去除旋律的調性,他們進一步論述這樣的概念為:「個人主義」的原則,合該是爵士樂的根本基石 ,也是秉持這樣的精神,「自由即興」(Free Improvisation)就此誕生。

 
自由即興先驅 Anthony Braxton《 To Composer John Cage 》

「自由即興」與「自由爵士」的最大差異就是,「自由即興」的最高目的是將音樂從 「所有」類型中解放,包括「爵士」,它鼓勵樂手在既定樂器中開發各種新的演奏技巧 ,或者使用彈珠、電動馬達、海綿......等不同的工具演奏樂器,以此創造新的音色,有些音樂家甚至自己製作樂器。在此先以再拒劇團「聲音劇場」系列的幾部作品來當作例子,2014年《諸神黃昏》便曾以鐵片和洗衣機水管等生活物件來演繹華格納劇作「指環」,2015年《燃燒的頭髮》其中一個段落「失敗」,則直接將台南安平樹屋的樹根作為樂器,《渾沌辭典:補遺》則是現場拼貼並「彈奏」一幅複合媒材的「畫」,最近的一部,則是去年於北美館「社交場」首演的《Concert of Performance Review》,參考了「圖像譜」(graphic notation)的概念,將辦公桌及其上的各種物件轉化為發出聲響的樂器。樂人無所不彈無所不演奏現今其實已稀鬆平常,但都擁有不同的美學目的和途徑。然而,在各種現代音樂流派之中,「自由即興」表演的不同之處,是將「全然即興」與「個人主義」體現為其藝術表現的最高原則,樂人唯一需要依循的,是感受即興現場的 「當下性」。

再拒劇團《燃燒的頭髮》

正如本次再拒劇團舉辦的音樂會「聲音在場-之-待客實驗」所邀請的樂隊“I’m Not Yours”,他們的命名,來自美國詩人Sara Teasdale的一首情詩:
「我們手中的聲響,音樂皆是彼此的靈感邂逅,細膩地牽引彼此,相互凝造暴風雨般的場景,一起創出結冰似的冷漠,也可以皎潔無暇像是月光。當曲終了,我們又會回到個體,化成一句:我是我 」
-引述自樂團官方簡介

I'm Not yours 樂隊:千野秀一
I'm Not yours 樂隊:林惠君

這一次參與「招待 」的藝術家蔣韜、曾韻方和我,則將延續2014年以來再拒劇團「聲音劇場」的創作脈絡,比起自由即興,再拒的創作其實更受達達、超現實主義以降,或者John Cage, Yoko Ono等人組成的藝術流派Fluxus......等作品所影響,更強調時間與聲音事件的「偶然性」以及「重複性」,只是礙於文章篇幅,關於現代樂派與當代音樂我們可能需要另闢一個專題來討論了,但正如前文所述,其實「自由即興」、「機遇音樂」、「環境音樂」、「極限音樂」和「圖像譜」......等種種現代音樂概念,儘管擁有不同的藝術表現與精神,仍然保有彼此不斷對話與互相影響的開放性,和各種結合的可能。

那麼讀到這邊你覺得,我們有無機會見證2050年即將到來的下一個音樂盛世呢?

這禮拜即將的演出「聲音在場-之-待客實驗」,再拒劇團將以餐宴之「主客情境」為題所發展的即場藝術(Live Art),作為向各位觀眾引介「自由即興」的橋樑:到底瓦斯爐與中提琴,海綿與大提琴,煮飯、待客和音樂有什麼關係?且容我們在表演到來之前引述John Cage的話,來為這一篇關於「音樂即興」與「 個人主義」命題的文章作結,畢竟自由即興也好,偶發藝術也好,它永遠只能存活在演出的當下:

「如果你訓練一雙聆聽音樂性聲響的耳朵,這就像在建立一個『自我』。那會讓你開始拒絕一些不那麼音樂性的聲響,並將自己隔絕在許許多多的生命體驗之外。」
- John Cage

【聲音在場-之-待客實驗】
Sound in Presence: Experiment of Hospitality

客人 Guest / Performers::
千野秀一 SHUICHI CHINO
林惠君 HUI-CHUN LIN
 MARIE TAKAHASHI

招待 Host / Performers::
曾韻方 YUN-FANG TSENG
蔣韜 TAO CHIANG
黃思農 SNOW HUANG

時間Date:4月8日 PM 3:00
地點 Venue:Halfway Cafe 半路咖啡
票價 Price: 350 TWD
(The admission fee does not include the minimum charge of the restaurant.)




活動頁面 Event Page: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62223074481257/

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

I'm Not Yours樂隊成員簡介:千野秀一 SHUICHI CHINO


最後出場這一位千野前輩,其實對台灣並非陌生,他第一次來台灣演出的2007年,便是參與再拒劇團舉辦的音樂會「生存與抵抗的圓舞曲」:

千野秀一來自日本東京,在樂壇上擔任過許多角色:鋼琴師、作曲/編曲家、電影/劇場音樂、音樂研究者、自製樂器/電子合成器演奏者、自由即興樂手。古典鋼琴的出身背景下,他於70年代擔任日本搖滾樂團Downtown Boogie Woogie的鍵盤手,該樂團暢銷日本與亞洲。1980到1990年代開始他與宇崎竜童一起製作了許多電影音樂如村川透《白晝の死角》、大森一樹《聽風的歌》、山川直人《ビリィ★ザ★キッドの新しい夜明け》、流山兒祥《血風ロック 》、蜷川幸雄《魔性の夏 四谷怪談より 》、蔵原惟繕《海へ 〜See you〜》、山下耕作《竜馬を斬った男》……等多部作品,並在演員麿赤兒的引介下,與舞踏團體及表演家大駱駝艦、江原朋子,以及大橋宏主持的DM劇場及黑帳篷劇場合作。

1990年代千野秀一開始以電子合成器演奏者及鋼琴手身份,參與不同的自由即興團體:“Wa-Ha-Ha”,日本反抗音樂的開山始祖“A-Musik”,與大友良英合作的“Ground Zero”, “Buffles”, “Inochinoimai”, 他是東京歷屆「透視與情動」藝術節的主要藝術家,也是日本自由即興演奏的重要推手,更積極推動與韓國首爾音樂家的交流合作。

2008年開始千野移居柏林,並活躍於柏林自由即興場景,合作過的樂手如Tristan Honsinger, Christian Lillinger, Tobias Delius, Antonio Borghini, Lothar Ohlmeier, Yorgos Dimitriadis, 林惠君......等。每年演出不斷,受邀音樂節、活動策劃並參與錄音計劃,風格囊括Free Jazz, 通俗曲調、噪音、實驗音樂到現代音樂。2015年他與大提琴家林惠君(台灣/柏林)在柏林創立音樂廠牌 Maybee Records,並成立I’m Not Yours樂團,於其中演奏鋼琴以及自製楊琴等樂器。


【Sound in Presence: Experiment of Hospitality】

Date: 4月8日 PM 3:00
Venue: Halfway Cafe 半路咖啡
Price: 350 TWD ( The admission fee does not include the minimum charge of the restaurant. )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I'm Not Yours樂團成員簡介:Marie Takahashi

Marie Takahashi ,生於1985年日本札幌,先後於日、法、德三國學習。古典音樂出身,擁有雙學位,通曉歐洲古典樂以及現代音樂。擅長演奏巴洛克與當代音樂的中提琴演奏家,成功地用中提琴結合電音,創造出新音樂,找尋當下歐洲新生代聲音藝術,拿著提琴出入酒吧、藝廊、劇院,給予大眾對音樂藝術新的概念。過去曾在交響樂團工作,然而,其個人對小規模室內樂的好奇與熱忱,讓她逐漸轉向此領域,從二重奏到四重奏,甚至結合即時電聲或是影像、繪畫、多媒體藝術等。


Marie Takahashi Soundcloud 連結: https://m.soundcloud.com/marietakahashi


【聲音劇場-之-待客實驗】
時間:4月8日 PM 3:00
地點:半路咖啡
票價:350元(可於半路咖啡預定票卷或現場購票,入場需另點低消飲料一杯)

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I'm Not Yours樂團成員簡介:林惠君

林惠君,大提琴演奏者,專長音樂即興創作、表演。來自高雄台灣,有古典音樂教育背景,2004年畢業於德國得樂斯登音樂院,主修大提琴演奏、2006年畢業於德國萊比錫音樂院,音樂即興演奏與教育、並隨即接任該校助教擔任音樂即興教學。

2008-2012年展開一系列巡演,包含:美國、台灣、法國等地交流、教學等工作,她曾兩度獲美國卡內基廳邀請參加研習營:馬友友與絲路樂團共同創作、演出(2006);參與Dave Douglas創作研習營並該在卡內基廳發表創作 (2008)。2010 年獲選法國西帖藝術村Cité des Arts駐村,與當地樂手共同策劃演出及創作。現今居於德國柏林,除了擔任大提琴、即興音樂老師外活躍於柏林音樂創作舞台。其創作特質隨和,在音樂中找尋與他人、當下事物的共通處,她的開放性,從聆聽到共鳴絲毫不留痕跡;她的音樂也是叛逆的,時常打破常規、找尋下一個音樂聚點;音樂中她喜好挑戰極限運用當下的題材創作。在她整個創作領域裡她一直提問她的創作與世界的關聯,作品中反映社會,生活等議題。她的大提琴演奏中也運用人聲、肢體以及新音樂演奏技巧,與來自各國音樂家、藝術家、舞者、肢體表演者合作。

她的許多專輯接收錄在柏林廠牌Maybee Records,她也是柏林即興樂團成員 Berlin Improvisers Orchestra, 與她合作音樂家無數如:Tristan Honsinger, Tobias Delius, Michael Breitenbach, Hugues Vincent, Mathias Müller, Adam Goodwin, Benjamin Hiesinger, Shuichi Chino, Maresuke, Hannes Lingens, Klaus Kürvers, Okatmoto, Peter Van Huffel, Michael Vorfeld, Günter Baby Sommer。曾參與過的樂團如Beat Freisens Spelunkenorchester (爵士與新音樂),Nereden (世界音樂與即興),一、二零次方 1 2 ° - Eins Zwei Hoch Null (世界音樂與即興)。



【聲音劇場-之-待客實驗】
時間:4月8日 PM 3:00
地點:半路咖啡
票價:350元(可於半路咖啡預定票卷或現場購票,入場需另點低消飲料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