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

譯譜者計畫:開放的譯譜室


「譯譜者」這一個計畫,聚集了音樂舞蹈研究者謝杰廷、音樂家鍾玉鳳與藝術家黃思農一起考察各類的「譜」。「譜」需要的不只是閱讀也有解譯與演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覺「譜」蘊含如此多的認識預設在背後:例如對符號的認識、對歷史的認識、對表演/演奏技術的認識、對音的認識、對身體乃至時間與空間的認識。

誠摯邀請各位一起到我們的「譯譜室」,一起閱讀、解譯並重探我們對事物的感知:從樂譜到西方記寫技術下的脈搏記寫圖(sphygmograph)、從南管工尺譜到當代音樂家György Ligeti的圖形譜、從舞蹈家Feuillet到朱載堉的舞譜、從地圖到天文圖......等等。

● 譯譜者藝術家

謝杰廷
台灣舞蹈音樂研究者,音樂家、藝術家。曾於台北《流浪之歌音樂節》演出,曾與音樂家鍾玉鳳、黃思農、大竹研、早川徹合作。曾擔任《日曜日式散步者》紀錄片音樂顧問,《月照無眠詩聲誌》音樂創作、《詩剝裂》音樂、舞蹈、詩與空間展演計畫之策劃人與音樂創作,近年關注聲音、詩文、圖像與空間的轉譯。其創作曾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柏林Galerie im Turm展出。近年於德國從事音樂舞蹈研究,其研究興趣涉及從現象學與文化技術觀點探察音樂與舞蹈的身體感、力動、記譜等,其書寫散見《劇場閱讀》、《表演藝術雜誌》等。其論文曾經於國際音樂學會(IMS)、國際傳統音樂學會(ICTM)、舞蹈研究學會與舞蹈歷史研究學會(CORD+SDHS)、德國舞蹈研究學會(GTF)等學術研討會發表。


鍾玉鳳
台灣琵琶演奏家,曾獲金曲獎、金音獎。早期在「忘樂小集」擔任獨奏,進行中國音樂跨領域的計劃,曾至美國紐約Lincoln Center、民謠重要機構Smithsonian Institute演出,而後以獨立音樂家身份進行創作,受邀德國最大的TFF Rudolstadt進行魯特琴特別企劃演出。曾與印尼、巴勒斯坦、埃及、印度、菲律賓、瑞典、美國、德國等獨立唱作人、電影配樂者、傳統民謠樂團合作。數十年來在跨文化的計劃中接收異質、豐富構成,將琵琶從傳統獨奏的角色融入當代的音場,努力在類型的束限裡淬煉新的語境,近期發行的專輯「擺」為個人跨界十年的集成作品。

黃思農
劇場、當代藝術、聲響與音樂的跨域創作者,歷年在各大小劇團、藝術節、展覽擔任過劇場編導、藝術家、策展人、作曲、樂手和聲響設計。20歲時創立再拒劇團,並擔任團長至今。其編導及各種演出,以環境劇場、聲音劇場、跨域與多媒體創作為主,演出及作品足跡遍及於台北、香港、東京、澳門、廣島、柏林、斯爾伯克、伊斯坦堡、伊茲米爾、北海道、墨西哥城……等多個城市。


CREATORS開放的譯譜室

2018/12/8, 12/15, 12/22 週六10:00-14:00
2018/12/9, 12/16, 12/23 週日14:00-18:00
免費入場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CREATORS SPACE 207室

2018年8月23日 星期四

【帷幕之後:2018表演藝術直播藝術季】

8-16/9/2018

在演出與演出之間的空隙,步下舞台的表演藝術工作者、獨立音樂人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一首歌背後可能有多少故事?一段改變劇場史的獨白如何在街頭巷弄真實上演?

本次第一屆表演藝術直播藝術季,將以「直擊幕後」為主軸,一場場的「直播」節目,將由表演者來談談自身創作與自己生活城市的聯繫、記憶的分享:練團室裡音箱的狂飆轟鳴,地下偶像突擊里民卡啦OK,馬路邊的莎士比亞或旅館房間裡的讀劇,過勞過激而存款過少的腦內爆炸⋯⋯我們將用雲端作為舞台,在2018年9月8日-16日之間,每天不定時演出。歡迎在玩聚場藝術節粉專按下「追蹤」,參與發生在虛擬世界上演的藝術節吧!

#單元一:全民佔領空總電台


單元統籌/主持人:余永寬×黃大旺

A.〈我為你點歌〉
時間:9月15日 15:00-17:00
地點:空總聯合餐廳2樓

B.〈空軍總部卡拉OK〉
演出:大安區全體里民、余永寬、黃大旺等(陸續邀請中)
時間:9月16號 15:30-17:30
地點:空總中正堂

耳熟能詳的老歌,它們無私陪伴著聽眾成長,但其實我們對這些歌所知甚少⋯⋯人類真是太絕情了⋯⋯本節目將透過主持人豐富的流行文化知識,引介庶民音樂、次文化音樂與時代記憶的連結,稍稍解開它們的身世之謎。並開放民眾及網友報名,不論你要點歌給你的良心到底在哪裡的前男友、想問天問大地的曖昧對象、是誰在敲打我窗的郵差先生,歡迎貼文留言讓社群媒體的使用回到舊日的電台時光。

另一天在假日午後的放風時間,讓我們打開當地里民、外籍看護及勞工的點歌本,欣賞螢幕上外國神秘女郎不知所出但很chill的各種姿勢,尋找隱藏在巷弄之間的民間美聲⋯⋯什麼這不就是傳說中的Daan District’s Got Talent嗎?

#單元二:怒之傷秋練團夜


單元統籌/主持人:小樹

A.〈暴女與吠陀的邪典約會〉
高小糕×鹿比吠陀
時間:9月14日 19:30-21:00

B.〈一頁愁城,或愁城一夜〉
無妄合作社×共犯結構
時間:9月13日 20:00-21:30

C.〈台北製造:Beatmakers的節拍放送〉
Beatmakers Taipei
時間:9月16日 19:30-21:30
地點:空總聯合餐廳2樓

暗暝就是要練團呀,不然要幹嘛?好啦還可以暢喝暢聊說一些隔天不會記得的那些____。

本單元將著重在台灣獨立音樂場境的介紹——致力於東亞龐克串連的「愁城」,從發行自己的小誌,到與東亞大笨蛋們一起實踐用喝酒打敗資本主義(咦還沒有打敗的樣子);搖滾怒女高小糕與暗黑魔女鹿比吠陀,風格迥異的兩人迷幻樂音下的深夜塔羅漫談瑜伽;再到近年台灣電音場景的重要創造者Beatmakers Taipei如何帶起將眾潛力股們重新混音的帥宅風潮。

我們將透過本單元展現這三組真性情的音樂人,音樂絕不只有什麼台下十年工的練團、錄音然後上台表演的線性生產或技術精進,它還是在杯觥交錯中人與人情感的聯繫,革命同志交換生活、創作與記憶的方式!

#單元三:路邊家裡讀劇連發


A.〈旅館裡的午後雷陣雨,簡稱雷雨〉
統籌/主持人:陳雅柔
演員:梁晧嵐、廖原慶、賴玟君、鮑奕安、蘇志翔
讀本:〈雷雨〉
時間:9月9日 13:30-15:30

B.〈馬路邊的獨白專送〉
統籌/主持人:陶維均
演員:王肇陽、胡書綿、黃士勛、賀湘儀、鄭尹真
選讀:不分區經典獨白
時間:9月10日 11:30-13:00

C.〈夢蘭嬌的閨房讀劇〉
統籌/主持人:陶維均
導演:夢蘭嬌
演員:達康.come、哈利
選讀:〈約翰與喬〉、〈降E大調〉、〈備忘錄〉
時間:9月9日 21:00-22:30

有一些我們聽說過卻沒認真讀過的經典劇本,本單元是想起它們的好時機!來參加的演員都是劇場勇士,他們挺身而出,打造史上最輕薄的第四面牆,which is 你的螢幕玻璃。

讓我們走進旅館房間,看女演員們扮演少男少爺董事長,而男演員們如何詮釋嗆辣後母俏丫鬟(他們等很久了);以及劇場傳奇夢蘭嬌如何貼身指導閨房愛情喜劇;還有不分區嚴選經典獨白大挑戰,大口吸馬路邊的廢氣,看吐出來的莎翁劇本是否還一樣芳香。這是賭上職業生涯的直播,搭配溫馨且深入淺出的經典導覽旁白~

#單元四:劇場幕後直擊


A.〈前線演員的人生切片I:又仁X蔡佾玲〉
主持X對談:又仁、蔡佾玲
時間:9月12日 20:00-21:30

B.〈前線演員的人生切片II:王安琪X楊子儀〉
主持X對談:王安琪、楊子儀
時間:9月15日 20:00-21:30

C.〈十二星座的劇場生存術〉
統籌/主持人:陳雅柔
星座達人:鄒欣寧
星代表:鮑奕安(牡羊)×馮琪鈞(金牛)×蔡佾玲(雙子)×黃郁晴(巨蟹)×趙逸嵐(獅子)×陳星合(處女)×李銘宸(天枰)×劉彥成(天蠍)×陳汗青(射手)×廖原慶(摩羯)×楊乃璇(水瓶)×朱倩儀(雙魚)
時間:9月8日22:10-23:40

「我為你付出的~青春 那麼多年
卻換來一句 這~裡回收問卷」

你以為劇場只有幕和黑膠地板是黑的嗎?下了舞台,劇場工作者的心中是否還有spot light?

本單元有前線演員王安琪、楊子儀、又仁、蔡佾玲帶領你走訪街區,分享屬於他們的私人景點,包括隱身於巷弄間的排練場、小吃,以及身為演員生活中酸甜苦辣的點點滴滴;也有深夜限定的十二星座代表現身,拿出真心讓酒精泡一泡,看能否回到最純潔的起點(咳),附送占星行家精闢吐槽與人生開導,什麼shot來個3回合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嗯其實主辦單位也還不知道。


《帷幕之後》活動專頁|https://against-again.blogspot.com/2018/08/2018.html
玩聚場藝術節官方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layarts.clab/


策   劃   單   位|再拒劇團
節目協同策劃 |(按單元排序)余永寬、黃大旺、陳弘樹、陳雅柔
單 元 主 持 人 |(按單元排序)余永寬、黃大旺、陳弘樹、陳雅柔、陶維均
直  播  攝  影   |王玫心
聲音技術指導 |黃緣文
節  目   統  籌  |黃思農
行  政   總  監  |黃亭瑋
劇  團   行  政  |鮑奕安
文案  &  宣傳  |陳雅柔
美              編   |關曉祺

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給未成年的你:青春頭陣表演課】招生說明

再拒X前叛逆男子劇團這幾年來完成了好幾部以青少年為主的作品,無論是來自曾來看過戲的你或是妳的回饋,或是在校園宣傳時,我們感到台下那在升學的日子中,安靜卻又野馬奔騰的暗湧浮動,當然還有選擇離開學校的你或者是妳,都鼓勵著現在三十好幾歲的我們說出:「我們需要創造屬於我們的青少年劇場!」

這會是為期一年的青少年劇場計劃,包含了初階表演課、共學讀書會、座談會還有讀劇呈現,最後我們希望完成一個屬於臺灣青少年的劇本,然後是由你們來讀劇詮釋。

首先,是在暑假進行的【給未成年的你:青春頭陣表演課】,將由演員鮑奕安、蔡佾玲與導演黃緣文共同帶領。他們都曾在《春醒》中演出最後離開學校的青少年角色,而離開,會比較快樂嗎?艾莎用假髮回答了,莫里斯的答案我們好像永遠再也無法知道。但在工作角色時,每個進出的演員都用自己的方式去承接住他們;飾演莫里斯的鮑奕安在專訪時曾這麼說過:「每演一次就像去了一次地獄一樣。我絕對沒有遭遇過跟莫里斯一樣的困境⋯⋯只要碰觸到一點點關於『相信』這件事情,基本上就讓我很痛苦,就有點想要去試圖為他們說一些話。」

除了先前所積累的經驗外,現實生活當中他們都是非常優秀活躍的劇場演員,並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對於表演藝術有著各自的熱忱與專精。誠摯的邀請對於表演以及這系列計劃有興趣的你們,在這八堂打頭陣的表演課中,藉由劇場遊戲、詩歌、即興表演等系統性的初階規劃,帶著你們到遠方;那可以老派的是明早6點35分發車去陌生濱海小鎮的單程火車票,可以是在濕透制服的溽夏做的要命的白日夢,可以是你想要成為的「另外一個人」,還是想都不想無所謂~都敞開大門的歡迎你能來!

招募對象|15~20歲的青少年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8月10日止(課程開始前3日)
課程收費|定價5600元,另需加1500元的保證金,共為7100元。
                    保證金將於課程結束後全數退還。
                    同時為保障學員上課權利,超過1/3課程未參與者,將不退還保證金 。
備        註|若為中輟生或中低收入/清寒家庭學員,
                    僅需繳交保證金1,500元,學費可全免(詳情請見表單)。

報名方式|請於匯款後填寫線上報名表單,以完成報名。
匯款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銀行代碼011)新店分行
戶        名|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
帳        號|29102000025645

課程時間|8月13日(一) 15:30~18:00
                    8月15日(三) 15:30~18:00
                    8月18日(六) 15:30~18:00
                    8月19日(日) 15:30~18:00
                    8月24日(五) 15:30~18:00
                    8月25日(六) 15:30~18:00
                    8月26日(日) 15:30~18:00
                    8月31日(五) 15:30~18:00

課程地點|板橋第一運動場(新北市板橋區漢生東路278號 B1)

課程內容|第一堂〈親愛的,你為何而來?〉
                    第二堂〈玩個不停:演員的鬆和戰〉
                    第三堂〈詩與樂帶我去遠方〉
                    第四堂〈即興!我好衝動〉
                    第五堂〈噢,接住你的感受〉
                    第六堂〈故事仍要被說下去〉
                    第七堂〈不說人話的話外之話〉
                    第八堂〈句點?呈現〉

詳盡課程師資說明與報名,請見表單:https://goo.gl/forms/RjA5vQrJwLB8vbsN2
活動網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153485001565194/

再拒劇團提供   攝影/唐健哲

【重要公告】再拒劇團青少年劇場計畫正式啟動!

距離《春醒》新北市加演結束已經過了四個月,這期間,除了各種評論洗版,我們也陸續收到很多觀眾迴響。從去年首演至今,我們僅僅希望拋磚引玉,創造屬於我們的青少年劇場,期間也和長年於此努力的團體合作,曾邀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的高中生進排練場,亦與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一起進行相關議題講座,並邀中輟生進劇場觀看演出;今年,許多的公部門與表演團體,竟也開始認知到青少年教育的匱乏,各樣以青少年為題的相關表演藝術活動與企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我們除了為其欣喜,也在此宣佈,再拒劇團2018年下半年,將繼續與性平會合作,開啟為時一年的「再拒劇團青少年劇場計畫」。

除了一系列的工作坊、田野調查、讀書會,這個計畫也會在田調基礎下,創造一個屬於台灣現當代的青少年劇本,並在將來讓它能與各學校機關及青少年相關團體之教育計畫整合為教材使用。這一系列的規劃將在再拒粉專及部落格一一露出,首先要開始的,是即將於8月暑假舉辦的「給未成年的你:青春頭陣表演課」,還記得春醒裡堅強的艾莎,與讓人心疼的莫里斯嗎?這次的工作坊將邀請資深劇場演員蔡佾玲,與前叛逆男子多次合作音樂劇的鮑奕安,結合青少年面對的各種問題,重新為青少年設計一整套的表演課程。

詳情可點進下面表單,課程設有人數及年齡限制,額滿為止。歡迎大家轉發並告知身邊有興趣的親朋好友: 「再拒劇團青少年劇場計畫」正式啟動!!!

課程報名表單:https://goo.gl/forms/RjA5vQrJwLB8vbsN2

2018年4月5日 星期四

淺談什麼是自由即興?「聲音在場-之-待客實驗」導讀


文/黃思農

什麼叫做音樂即興?廣義來說,我們可以粗略將音樂演奏區分為記譜演奏及即興演奏兩種表演方式,然而真實的情形是,在世界各地所有的傳統音樂文化裡,兩者常常是相互交錯難以全然劃分的。

例如在印度音樂、土耳其音樂裡,樂師擁有各種不同的旋律模式及其所涵蓋的音階構成,並在特定的不同曲式下進行即興演奏;而中國最古老樂器之一的古琴,它的記譜方式並不包含對拍子甚至音名的標示,它記述的是指位與左右手的演奏技法,有些更以「動物之形」作為指法暗示,所以真的在演奏時,節奏的處理常常取決於樂師的詮釋,民間音樂如南音、戲曲音樂也都有這種「拍無定值」的即興空間;這些用各種漢字部首造字所生產的「象形」樂譜,也是為什麼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裡,令狐沖的古琴譜被誤解成武功秘笈的原因。

那麼在歐洲呢?其實中世紀以前古典音樂的狀態也是類似的,彼時作曲家和演奏家並沒有明顯的分工,不少作曲者同時亦是演奏者。樂譜的記寫讓演奏者擁有不少自由,如最早期的額我略聖歌(Cantus Gregorianus)只標明音高,節奏則由演奏者根據經驗決定,樂師一般依循 14 世紀英國音樂出現的“English Discant”風格,在固定旋律(cantus firmus)即興加上3度與6度的聲部。 而到了巴洛克時代的「數字低音 」(Basso Continuo or Figured Bass, 或稱「通奏低音」Thorough Bass),則是在低音譜下方寫上的數字記號,以此代表三和絃或七和絃的內部原位或轉位後的各種音程距離;然而,儘管它與前文所描述的古琴「減字譜」記寫有很大差異,某種程度上兩種記譜皆開放了樂人一定程度的「即興」作為詮釋的可能,以現今最古老的義大利歌劇《奧菲歐(L'Orfeo)》(1607)來說,它的旋律其實就是樂師根植於低音部「即興」而來,並在今日發展為標準保留劇目。



隨著15世紀以後印刷術的普及,和再之後幾個世紀錄音技術的演進與留聲機的發明,固定被記寫的樂曲開始更為大量、快速及大範圍的傳播,造成一種作曲家的地位慢慢開始凌駕於演奏者的現象,我們不再需要透過樂手的流浪來傳遞與交換音樂經驗,而比起樂手即興,觀眾走進音樂會時會開始更想要聆聽「已經聽過」的,固定被記載之曲目,我們於是由此進入了漫長的作曲家霸佔歷史話語權之黑暗時代。(疑?)但正如前文所述,此前其實不論東西方的音樂史,作曲與即興一直都不是截然對立、二元劃分的。

A page from the Odhecaton
Ottaviano Pettrucci/Josquin des Prez
Tenor of Adieu mes amours by Josquin des Prez from Odhecaton
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什麼叫做「自由即興」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必須先讓一個樂種在這篇落落長的歷史梳理文章裏登場。有人在分析音樂史時曾做過這樣的結語,人類每150年,就會有一個新的「音樂盛世」誕生,姑且先不論這個數字是怎樣計算出來的,20世紀初,人類歷史確實出現了影響力延續一百多年並擴及全球的音樂,其一當然是因為現代音樂充滿反叛性格的作曲家如Debussy, Arnold Schönberg, Stravinsky, George Antheil......等人,以及他們之後所影響的各種不同風格之現代樂派,而另外一個同樣發生在20世紀交界的樂種,它的許多音樂元素則已經普遍散佈於現今各種流行音樂文化中,那就是「爵士樂」。

儘管現代樂派與爵士樂的互相交融在早期就已經創造了如George Gershwin這樣的「作曲家」,但爵士樂歷史發展的影響力究極來說,還是鑿因於兩個決定性的要素,其一是樂手的「即興」文化,其二則是與各種音樂類型融合的「開放性」。

先不論Charles Mingus、Stan Getz 在爵士樂結合墨西哥音樂、西班牙音樂、古巴音樂與其它拉美音樂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許多嘗試,世界各地反向將爵士樂主動引入傳統音樂的例子在音樂史裡其實也所在多有,如30年代的「廣東音樂」,就是因為香港作為中國當時最主要與西方接觸的港口,對西方文化與音樂有一定的寬容性,swing的切分音很早就被當時作曲的傳統樂師採用,小提琴、六弦吉他有時更取代高胡、洋琴,與笙、笛在傳統民樂的既定曲式下合奏。

Charles Mingus - Ysabel's Table Dance

Ornette Coleman
然而,1961年Atlantic Record出版的《自由爵士》(Free Jazz)專輯,薩克斯風手及作曲家Ornette Coleman 改變了歷史,並將「即興」這個詞的概念推得更遠。所謂「自由爵士」顧名思義,就是在不去管爵士樂的Standard各種範式或和弦進行的前提下,更「自由」的去即興並重新定義「爵士 」,樂手不再依循一個一個輪流solo最後再合奏主題動機的這種樂曲結構,反而在無主從關係下讓樂人彼此間的對話關係更自由去流動。而某種程度上,「自由爵士」的演奏也越來越在意音色,並試著將旋律從和聲學與固定節奏中解放,Coleman和Don Cherry發展了類人聲的吹奏方式,並有意圖的去除旋律的調性,他們進一步論述這樣的概念為:「個人主義」的原則,合該是爵士樂的根本基石 ,也是秉持這樣的精神,「自由即興」(Free Improvisation)就此誕生。

 
自由即興先驅 Anthony Braxton《 To Composer John Cage 》

「自由即興」與「自由爵士」的最大差異就是,「自由即興」的最高目的是將音樂從 「所有」類型中解放,包括「爵士」,它鼓勵樂手在既定樂器中開發各種新的演奏技巧 ,或者使用彈珠、電動馬達、海綿......等不同的工具演奏樂器,以此創造新的音色,有些音樂家甚至自己製作樂器。在此先以再拒劇團「聲音劇場」系列的幾部作品來當作例子,2014年《諸神黃昏》便曾以鐵片和洗衣機水管等生活物件來演繹華格納劇作「指環」,2015年《燃燒的頭髮》其中一個段落「失敗」,則直接將台南安平樹屋的樹根作為樂器,《渾沌辭典:補遺》則是現場拼貼並「彈奏」一幅複合媒材的「畫」,最近的一部,則是去年於北美館「社交場」首演的《Concert of Performance Review》,參考了「圖像譜」(graphic notation)的概念,將辦公桌及其上的各種物件轉化為發出聲響的樂器。樂人無所不彈無所不演奏現今其實已稀鬆平常,但都擁有不同的美學目的和途徑。然而,在各種現代音樂流派之中,「自由即興」表演的不同之處,是將「全然即興」與「個人主義」體現為其藝術表現的最高原則,樂人唯一需要依循的,是感受即興現場的 「當下性」。

再拒劇團《燃燒的頭髮》

正如本次再拒劇團舉辦的音樂會「聲音在場-之-待客實驗」所邀請的樂隊“I’m Not Yours”,他們的命名,來自美國詩人Sara Teasdale的一首情詩:
「我們手中的聲響,音樂皆是彼此的靈感邂逅,細膩地牽引彼此,相互凝造暴風雨般的場景,一起創出結冰似的冷漠,也可以皎潔無暇像是月光。當曲終了,我們又會回到個體,化成一句:我是我 」
-引述自樂團官方簡介

I'm Not yours 樂隊:千野秀一
I'm Not yours 樂隊:林惠君

這一次參與「招待 」的藝術家蔣韜、曾韻方和我,則將延續2014年以來再拒劇團「聲音劇場」的創作脈絡,比起自由即興,再拒的創作其實更受達達、超現實主義以降,或者John Cage, Yoko Ono等人組成的藝術流派Fluxus......等作品所影響,更強調時間與聲音事件的「偶然性」以及「重複性」,只是礙於文章篇幅,關於現代樂派與當代音樂我們可能需要另闢一個專題來討論了,但正如前文所述,其實「自由即興」、「機遇音樂」、「環境音樂」、「極限音樂」和「圖像譜」......等種種現代音樂概念,儘管擁有不同的藝術表現與精神,仍然保有彼此不斷對話與互相影響的開放性,和各種結合的可能。

那麼讀到這邊你覺得,我們有無機會見證2050年即將到來的下一個音樂盛世呢?

這禮拜即將的演出「聲音在場-之-待客實驗」,再拒劇團將以餐宴之「主客情境」為題所發展的即場藝術(Live Art),作為向各位觀眾引介「自由即興」的橋樑:到底瓦斯爐與中提琴,海綿與大提琴,煮飯、待客和音樂有什麼關係?且容我們在表演到來之前引述John Cage的話,來為這一篇關於「音樂即興」與「 個人主義」命題的文章作結,畢竟自由即興也好,偶發藝術也好,它永遠只能存活在演出的當下:

「如果你訓練一雙聆聽音樂性聲響的耳朵,這就像在建立一個『自我』。那會讓你開始拒絕一些不那麼音樂性的聲響,並將自己隔絕在許許多多的生命體驗之外。」
- John Cage

【聲音在場-之-待客實驗】
Sound in Presence: Experiment of Hospitality

客人 Guest / Performers::
千野秀一 SHUICHI CHINO
林惠君 HUI-CHUN LIN
 MARIE TAKAHASHI

招待 Host / Performers::
曾韻方 YUN-FANG TSENG
蔣韜 TAO CHIANG
黃思農 SNOW HUANG

時間Date:4月8日 PM 3:00
地點 Venue:Halfway Cafe 半路咖啡
票價 Price: 350 TWD
(The admission fee does not include the minimum charge of the restaurant.)




活動頁面 Event Page: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62223074481257/

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

I'm Not Yours樂隊成員簡介:千野秀一 SHUICHI CHINO


最後出場這一位千野前輩,其實對台灣並非陌生,他第一次來台灣演出的2007年,便是參與再拒劇團舉辦的音樂會「生存與抵抗的圓舞曲」:

千野秀一來自日本東京,在樂壇上擔任過許多角色:鋼琴師、作曲/編曲家、電影/劇場音樂、音樂研究者、自製樂器/電子合成器演奏者、自由即興樂手。古典鋼琴的出身背景下,他於70年代擔任日本搖滾樂團Downtown Boogie Woogie的鍵盤手,該樂團暢銷日本與亞洲。1980到1990年代開始他與宇崎竜童一起製作了許多電影音樂如村川透《白晝の死角》、大森一樹《聽風的歌》、山川直人《ビリィ★ザ★キッドの新しい夜明け》、流山兒祥《血風ロック 》、蜷川幸雄《魔性の夏 四谷怪談より 》、蔵原惟繕《海へ 〜See you〜》、山下耕作《竜馬を斬った男》……等多部作品,並在演員麿赤兒的引介下,與舞踏團體及表演家大駱駝艦、江原朋子,以及大橋宏主持的DM劇場及黑帳篷劇場合作。

1990年代千野秀一開始以電子合成器演奏者及鋼琴手身份,參與不同的自由即興團體:“Wa-Ha-Ha”,日本反抗音樂的開山始祖“A-Musik”,與大友良英合作的“Ground Zero”, “Buffles”, “Inochinoimai”, 他是東京歷屆「透視與情動」藝術節的主要藝術家,也是日本自由即興演奏的重要推手,更積極推動與韓國首爾音樂家的交流合作。

2008年開始千野移居柏林,並活躍於柏林自由即興場景,合作過的樂手如Tristan Honsinger, Christian Lillinger, Tobias Delius, Antonio Borghini, Lothar Ohlmeier, Yorgos Dimitriadis, 林惠君......等。每年演出不斷,受邀音樂節、活動策劃並參與錄音計劃,風格囊括Free Jazz, 通俗曲調、噪音、實驗音樂到現代音樂。2015年他與大提琴家林惠君(台灣/柏林)在柏林創立音樂廠牌 Maybee Records,並成立I’m Not Yours樂團,於其中演奏鋼琴以及自製楊琴等樂器。


【Sound in Presence: Experiment of Hospitality】

Date: 4月8日 PM 3:00
Venue: Halfway Cafe 半路咖啡
Price: 350 TWD ( The admission fee does not include the minimum charge of the restaurant. )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I'm Not Yours樂團成員簡介:Marie Takahashi

Marie Takahashi ,生於1985年日本札幌,先後於日、法、德三國學習。古典音樂出身,擁有雙學位,通曉歐洲古典樂以及現代音樂。擅長演奏巴洛克與當代音樂的中提琴演奏家,成功地用中提琴結合電音,創造出新音樂,找尋當下歐洲新生代聲音藝術,拿著提琴出入酒吧、藝廊、劇院,給予大眾對音樂藝術新的概念。過去曾在交響樂團工作,然而,其個人對小規模室內樂的好奇與熱忱,讓她逐漸轉向此領域,從二重奏到四重奏,甚至結合即時電聲或是影像、繪畫、多媒體藝術等。


Marie Takahashi Soundcloud 連結: https://m.soundcloud.com/marietakahashi


【聲音劇場-之-待客實驗】
時間:4月8日 PM 3:00
地點:半路咖啡
票價:350元(可於半路咖啡預定票卷或現場購票,入場需另點低消飲料一杯)

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I'm Not Yours樂團成員簡介:林惠君

林惠君,大提琴演奏者,專長音樂即興創作、表演。來自高雄台灣,有古典音樂教育背景,2004年畢業於德國得樂斯登音樂院,主修大提琴演奏、2006年畢業於德國萊比錫音樂院,音樂即興演奏與教育、並隨即接任該校助教擔任音樂即興教學。

2008-2012年展開一系列巡演,包含:美國、台灣、法國等地交流、教學等工作,她曾兩度獲美國卡內基廳邀請參加研習營:馬友友與絲路樂團共同創作、演出(2006);參與Dave Douglas創作研習營並該在卡內基廳發表創作 (2008)。2010 年獲選法國西帖藝術村Cité des Arts駐村,與當地樂手共同策劃演出及創作。現今居於德國柏林,除了擔任大提琴、即興音樂老師外活躍於柏林音樂創作舞台。其創作特質隨和,在音樂中找尋與他人、當下事物的共通處,她的開放性,從聆聽到共鳴絲毫不留痕跡;她的音樂也是叛逆的,時常打破常規、找尋下一個音樂聚點;音樂中她喜好挑戰極限運用當下的題材創作。在她整個創作領域裡她一直提問她的創作與世界的關聯,作品中反映社會,生活等議題。她的大提琴演奏中也運用人聲、肢體以及新音樂演奏技巧,與來自各國音樂家、藝術家、舞者、肢體表演者合作。

她的許多專輯接收錄在柏林廠牌Maybee Records,她也是柏林即興樂團成員 Berlin Improvisers Orchestra, 與她合作音樂家無數如:Tristan Honsinger, Tobias Delius, Michael Breitenbach, Hugues Vincent, Mathias Müller, Adam Goodwin, Benjamin Hiesinger, Shuichi Chino, Maresuke, Hannes Lingens, Klaus Kürvers, Okatmoto, Peter Van Huffel, Michael Vorfeld, Günter Baby Sommer。曾參與過的樂團如Beat Freisens Spelunkenorchester (爵士與新音樂),Nereden (世界音樂與即興),一、二零次方 1 2 ° - Eins Zwei Hoch Null (世界音樂與即興)。



【聲音劇場-之-待客實驗】
時間:4月8日 PM 3:00
地點:半路咖啡
票價:350元(可於半路咖啡預定票卷或現場購票,入場需另點低消飲料一杯)

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聲音在場」之待客實驗

聲音在場-之-待客實驗

客人:I'm not yours樂隊

揚琴/鋼琴 Chino Shuichi
中提琴 Marie Takahashi
大提琴 林惠君

招待:黃思農×曾韻方×蔣韜

一場即興音樂與日常聲響的撞擊。
以「待客」為主題所發展出來的聲音環境,作為一場即興音樂表演的空間場域。

I'm not yours樂隊立基於柏林,是一以弦樂器為主軸的自由即興團體, 德國廠牌Maybee Records的大提琴、人聲即興演奏者林惠君,日本70年代起搖滾音樂與實驗音樂場景之重要樂人千野秀一,以及日本新生代中提琴家Marie Takahashi, 將透過古音樂樂器與現代實驗聲響的交融,充滿身體感的演奏製造震懾人心的當下音樂。

於台灣跨足劇場、電影音樂、劇場音樂與聲音藝術的黃思農,蔣韜,曾韻方三人則合力激盪,以各種「招待客人」之行動為聲響,以情境空間作為第四個樂手,「招待」遠渡重洋的三位賓客。

吹風機與大提琴,瓦斯爐與中提琴,菜瓜布與鋼琴共奏……各種聲響的料理,添加、重置與調味所共構的盛宴,皆為遠道而來的你們所籌備: 待客實驗,以客為尊。

時間:4月8日 PM 3:00
地點:半路咖啡
票價:350元(可於半路咖啡預定票卷或現場購票,入場需另點低消飲料一杯)

若有任何問題請私訊再拒劇團粉絲頁或email至再拒信箱,我們會為您提供協助

2018年3月9日 星期五

2018《春醒》好評加演 華語世界唯一重新譜曲的現當代改編

「他們為台灣的歌舞劇帶來社會批判力量,並與本土草根的連結。」
-電影導演 林靖傑

「先不管音樂劇,《春醒》是搖滾樂的演出如何!若是這樣,它可贏過台灣現今各種(包括大咖或不知道什麼咖,唱什麼藝術家之類)的流行音樂。」
-台新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 陳泰松

「如果音樂劇重要元素是音樂,那這種視之為演唱會的觀眾就是一種成功的指標。.......推薦給劇場朋友因為他真的破了同溫層成功的讓音樂成為那個溝通渠道,出現培養了許多樂迷。推薦給音樂圈的朋友因為他真的創造了文本風格且建立系統的音樂。」
-跨界音樂家 柯智豪

「我喜歡這個戲裡的直接,那些外國譯名很像網路上的暱稱,那些樂句中的嘶吼還是真的疼......其實不常推介舞台劇,心裡的尺很嚴,知道一鬆,就沒完沒了,但放在青春的議題面前,其他都可以不顧了,很好聽也很好看的音樂劇。」
-編劇 吳洛纓

「肋骨斷裂的聲音,是聽不見的,那是一種觸感。看再拒劇團《春醒》我坐立難安,有些罪,有些非常非常強烈的愧疚感在血液裡燃燒。像舞台上群舞時仰望著燈具的姿態。」
-編導 楊景翔

「我一直認為我錯過了人生的幸福,但不是,我只是太早就被傷害,我帶著傷長大。感謝這部戲,溫柔觸動我內心深處。」
-《不再沈默》作者 陳潔皓

來自藝文界的聯合推薦:
閻鴻亞(鴻鴻)、吳洛纓、張作驥、許肇任、陳芯宜、周美玲、黃健瑋、蔡亘晏(爆花)、趙逸嵐、路嘉欣、姚淳耀、涂又仁、柯智豪、管罄、張迪皓、李慈湄、魏雋展、賀湘儀、楊景翔、黃煒翔、劉美妤、陳潔皓.......

再拒劇團2018春季搖滾音樂劇場 華語世界唯一重新譜曲的現當代改編
3月9-11日新北市藝文中心 隆重登場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s://goo.gl/UDNpJ5




當他們討論青春時——來自影視界對《春醒》的推薦與迴響

照片提供/再拒劇團(《春醒》2017首演_攝影 王攻心)

白色巨塔金獎編劇吳洛纓X黑暗之光電影導演張作驥X酸甜之家金獎導演許肇任


青春不抓狂,他只是深深憂傷|吳洛纓


上週去看整排的時候,想起不少關於青春時提出的問題。那些問題的答案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更值得被想念的是——問問題的勇氣,好傻好天真好直接好不屈。

我其實覺得像厭世這樣的字眼,用太多會有一種喜劇的情調。好像當你嘲笑它,就可以輕巧地從那個巨大的生死相依的扛棒下,閃過去,然後再活一千年,或者更多,沒有人想要長命百歲,如果不夠精彩熱烈。

其實這些演員還在叩問青春的問題,不由得讓人捏一把冷汗,就因為太誠實,你閃避不掉。好像化不去的瘀血,挨打留下的那些,或者女孩曾經刺穿過的肚臍環,男孩手臂上的菸疤,你很想抓住他們好好地說:「你知道嘛⋯⋯人生⋯⋯很難的。」然後他們會笑,笑得不知明天會更糟。

春醒便是驚蟄,萌動與初生往往肆無忌憚,不按牌理出牌的來了,爾後便會一直下去,不管多老多醜。我喜歡這個戲裡的直接,那些外國譯名很像網路上的暱稱,那些樂句中的嘶吼還是真的疼。如果你離青春不遠,在你還沒忘記怎麼抓狂之前,還可以去溫故知新;如果你離青春很遠,起碼可以目送;如果你正值青春,上面這些絮絮叨叨都是多餘的,你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比我更知道。

其實不常推介舞台劇,心裡的尺很嚴,知道一鬆,就沒完沒了。但放在青春的議題面前,其他都可以不顧了,很好聽也很好看的音樂劇!

關於春醒|張作驥


3個月前….90歲的母親跌倒…中風了…
失去記憶的母親…把我從兒子的角色…變成父親、路人、哥哥、鄰居…
這個從小對我管教甚嚴…一切都以愛做為理由….
那個生我、養我的母親…這個最親愛的人…
怎在一夕間變成陌生人?
兩週前…透過再拒劇團亭瑋的介紹…讓我看到了他們的舞台劇《春醒》….
看後…我想了幾天….愛 到底是什麼?
責難、咒罵、期盼、關心….通通在愛的包裝下….深深地刺進了所有人的成長…..
愛 有時是一把的刀…不經意地插向許多人的成長回憶中….那是酸的!
《春醒》 透過音樂舞台劇的概念….呈現了我的疑問….
那就是許多被愛的人….是孤獨、是寂寞的….是痛苦的!….
劇中的對白….「完美的污點」…年輕人….多麼痛心的自我陳述….
原來…許多人的愛….是不容許別人有「選擇權」的….
這時….母親的哭喊聲從我身後傳來….中斷了我的打字工作…
老母親用手撐扶著廁所門…抖動著雙腳….「對不起!我褲子穿不起來!」
我拉起被他雙腳踩住的褲管….撿起掉在一旁的助行柺杖…
「哥哥…對不起!」….「老媽…沒關係!」….「兒子…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半夜3點半….我看著母親的背影….幾個月的失眠、辛勞….一切都是人生歷程….
一個年輕的女孩…戰亂時…跟隨著軍人先生…來到台灣…一個陌生的地方…
她有什麼選擇權?….她的愛就是一切….她也只有這種「自私」「自以為是」的愛!…
但是…她也沒有任何的選擇權啊!…..
人生如四季….循環不已….
生老病死….卻永遠與我們相隨….大家都是醒的人…應該做些醒的事吧!
春醒這齣搖滾音樂舞台劇是值得一看的….
另外一提…劇中「深藍的夜」音樂與歌詞…更讓人深省!
張作驥 2018/3/6

回望青春的溫柔|許肇任導演專訪


採訪撰文/ 曾彥寧

人稱小任的許肇任導演,外表粗曠但其實是個很「文青」的人,訪談當天在辦公室裡輪播的音樂是自然捲樂團和後搖,有種清新的感覺。

小任自陳從小的功課不好,也不是很會玩,玩不贏也唸不贏別人,家人曾經想送他去唸軍校,但後來沒去唸。生為家族中最小的孩子,一直沒什麼煩惱,言談中可以感覺小任和家人的關係蠻親密的,到了高中他還在和阿嬤睡覺,會幫阿嬤梳頭。

成長在萬華,賀爾蒙旺盛的高中時期也曾和同學在華西街廝混,同學嫖妓的傳言時有所聞,覺得是生活的常態。也和同學做過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偷車、勒索、吃霸王餐、霸凌和被霸凌。因為這些事情太習以為常了,反而覺得打架阿嚕八之類的就只是練練身體而已。會跟著大家嘲弄班上較為陰柔的同學,暱稱對方為「夢娜」,雖然不是惡意但也不知道是否會帶來壞影響,但幸好高中班上的同志班對至今還在一起,十分浪漫。

從一個打架鬼混也不愛唸書的高中生,成為金鐘獎導演以及年輕藝人溫貞菱和巫建和的經紀人,小任笑稱自己是誤打誤撞,但總歸都是出於責任感。因為不想讓家人擔心,就和世新大學的朋友去拍片,也從自己周遭的人生故事中發掘靈感,慢慢寫出了許多屬於自己的劇本。而帶領年輕藝人的初衷也是,身為導演的小任覺得自己有責任不讓藝人和工作人員走偏,所以會從生活中各層面去聽對方說話去了解對方,也會讓中輟難控制的小孩到拍片現場當場務,讓孩子們從工作生活中一起思考。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s://goo.gl/UDNpJ5

青春異語|出匣的青春之鬼——盧莞宜

照片提供/ 再拒劇團(《春醒》2107首演_攝影 王攻心)


文/ 懷恩相信動物協會&前劇場工作者 盧莞宜

我拼命想成為的
就是那種
把我這種人淘汰的
那種人


我是過了30歲,才活得比較自在,對於已經「長大成人」的我而言,《春醒》並不是一齣容易的戲,觀看過程中,被迫面對那個「花了一點力氣才活過來/曾經躁動的」自己。

20出正青春的時候,曾觀看也是緣文導演的《1:24混合發作》 記得那時在北藝大情緒脹滿到不行,佇足戲劇廳前無法再觀看下一齣戲,那就是青春之鬼出匣的時候。許多遺憾、紀念、「我不好」、「我想要」在檯面下交織,穿針引線讓人喘不過氣。

管束過頭的母親、錯過才知道要珍惜的愛、想要先死五分鐘、拿著筆記本一直寫寫寫、在校園的角落哈草、每天在朋友面前假裝快樂因為「大家」很重要。我們長大、升學、出社會、找工作 然後?那些難以表述不可言說的情結如果真的是病,那會好。《春醒》講的到底是台上各青少年角色的覺醒?還是讓觀看的我們再度憶起已沈睡的青春?

會會過去的自己
看看現在的模樣
邀請你一同來甦醒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s://goo.gl/UDNpJ5


青春異語| 在降噪耳機的易碎裡——黃煒翔


文/ 劇場工作者&演員 黃煒翔

看春醒的整排後,
再看近期高雄市立六龜高中的新聞事件,
頗有感觸。
新聞事件原委與真相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一齣改編自十九世紀德國劇作家魏德金爭議劇本的劇作《春醒》,
筆下這些青少年之於所處之社會其面臨的處境,
時至今日依舊相距不遠。

新聞事件上我們只能看見聽見幾種聲音,
但又有哪些聲音是真的靠近、
試圖理解這些青少年們的處境/困境?
社會輿論僅以一種價值評斷人的價值,
在夾縫中何以維生?
我看見《春醒》裡劇中青少年們不同的姿態。

我喜歡一場女孩送男孩降噪耳機的戲:
在男孩興奮地要女孩,
在他戴上耳機時大聲說話以測試,
女孩在他戴上耳機的瞬間大聲告白,
男孩隔絕在耳機裡,拿開耳機一句「什麼?」
所有未能表達的情感大聲疾呼卻也煙消雲散,
再近,也隔著一道,
恰恰精準表述那敏感易碎的情境。

每個奇形怪狀的各異生命面孔,
卻得擠壓成一種樣子一種形狀,
以符合社會期待他人期待,
你問我逃出來了嗎?我沒有答案。

再拒劇團一次次站在邊緣前線挑戰,
走到迄今成軍十五要十六年,
亦是個青少年的年紀。
此時此刻我看著《春醒》,
他們不得不做、不得不說。
而妳進來,
看看有沒有過去的自己抑或此刻的妳,
看看是否已成為曾想把自己這種人淘汰的
那種人了沒。


影片提供/ 再拒劇團(《春醒》2017原創MV〈等著〉與演出片段)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青春普拉斯|賀爾蒙的過剩感傷——楊景翔專訪

                                                                                                               照片提供/ 楊景翔

現為導演、編劇及楊景翔演劇團藝術總監
採訪撰文|曾彥寧
2017年《春醒》的首演後,景翔在臉書透露高中生活的片段。我們約在劇團外的公園,是個充滿規則的地方。外表斯文的他,高中書包裝著鈑手、教室掃具間放著鐵管、打架、抽菸、翹課,從一個賀爾蒙旺盛的青少年成為現在的劇團負責人,在《春醒》演出中與自己的青春之鬼回望。 

成績倒數的鈑手少年


生長於嘉義新港,楊景翔其實不太確定未來要幹嘛。他自述國中後幾乎都不太打開課本,跟著校園流行把書包背帶放長的膝蓋,裡面只放煙和鈑手,即便考上公立高中社會組,但成績五科加起來只有八十幾分,大概落在全校倒數十名。直到看到台藝大戲劇的招生簡介,才開始認真念書,在術科彈吉他順利考上大學。回頭想想自己和藝術的緣份,或許是經常在電動打累的時候,晃去電玩間旁的二輪戲院看電影,印象很深刻的是今村昌平《鰻魚》,即便看不懂也有種莫名的感覺;也或許是身為林懷民的同鄉,有機會看到雲門舞集回鄉義演,曾經看過《薪傳》的片段段落,國中的他看得淚流滿面。

鬧事曠課留級,楊景翔高中時因為自己租屋在外,突然失去了規範,每天打電動,跟著同學和學長打架會覺得很興奮,有種想要證明自己的英雄感。看起來叛逆的行為,但其實過程中並沒有刻意想要攻擊什麼主體,或是意識到體制的存在。只是想說大家這麼做,就跟著這樣做了。一直到媽媽問以後要做甚麼,景翔一開始想著自己很喜歡飆車,大概就當個修車的吧!她接著問一些很實際關於未來規劃的問題,不知道為什麼景翔就哭了。那時才意識到原來社會上有所謂的規則,想到以後要怎樣活下去,怎麼靠自己賺錢。


                                                               照片提供/ 再拒劇團(《春醒》2017首演劇照_攝影 王攻心)

兩個大碗公的愛


高中生涯中的暴力場景依舊歷歷在目,看完《春醒》首演後,景翔最有感觸的部分就是傷害,傷害家人傷害自己。其中一個很深刻的生活片段是,高中租屋處東西少少的,媽媽在搬家前給了他一個煮麵用的大碗公,但景翔把這個碗公拿來當菸灰缸。有一次媽媽來探望,但他剛好不在跑去打電動,只能請房東開門。景翔在半夜或是隔天早上回家,只看到在裝著滿滿菸灰的碗公旁邊,放著媽媽燉的一鍋雞湯。一鍋雞湯和一碗菸蒂,這個畫面一直留在心裡。
                                                                  

用力的愛  用力的自我難堪


《春醒》中的艾莎(蔡佾玲飾演)特別引起他的共鳴,不只是這個角色提早出社會討生活,也包含艾莎在得不到愛時就會做出一些旁人看起來很笨拙的舉動,景翔有點感傷的說:「唉,只能這樣了。就跟我們升學的時候你不知道怎麼辦,你只是希望被關心被愛,可能只是希望被抱一抱,然後要得很用力,就會做出一些其實不一定真的能讓自己得到滿足的行為,有時候會讓旁人看起來感覺難堪。」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s://goo.gl/UDNpJ5

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

寫在《春醒》加演之前|我們能回報的是技藝與青春



文|黃思農(《春醒》戲劇顧問/音樂總監)

這齣戲從12年跟著我們到現在,緣文固執的抓著我和蔣韜討論了無數次,整整6年來的構思不斷打破又重組,和新團隊碰撞出的各種可能,打磨與試煉,即將在本週登台!

每一個版本的改變,或多或少都映照著我們不同時期的自己,而青春之鬼的凝視與對望,終於在2018裡又換上新的眼睛。

這次創作團隊修整的大方向如下:

1. 彥芳和我們重新工作了鬼魂與歌手的身體,住在每一個搖滾歌手與每一個演員裡的靈魂是如此的不同,但所謂的本色與扮演到頭來可能只是,去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去理解和擁抱那個無法與世界全然和解的,去享受你所創造的自己,去享受你的聲音,那樣的你在舞台上發著光。

2. 秉蓁相當漂亮的重寫記者會的段落,身兼炮灰的學校主任在速食店的夢境裡腦排明天的記者會,卡夫卡式迷宮般的一天,敬請期待蘇志翔精彩的solo。

3. 緣文持續就敘事觀點再調整,更多的把「我」當成第三人稱。我們永遠可以在布雷希特身上學到新東西,就像他學生海納穆勒說的,去依循他就是去背叛他,我想反之亦然。

4. 除了新的梅奇爾與溫德拉組合,新的馬塔段落,你會看見新的艾沙與莫里斯,其實每個腳色都有微調,我喜歡肇陽這次的詮釋,既然青春是死過了一次,舞台劇的重演亦是重生,但蔡小俏是我永遠的艾莎,還有,敬請期待大衛鮑奕安(誤)。

5. 部份共鳴的調整,更多去使用顱腔與鼻腔。除了《這都是為了他好》,所有歌都還是12年寫的,但詮釋的改變讓它們每一首獲得新的生命力。

謝謝這禮拜即將來看戲的你們,我們能回報的是我們的技藝,和我們的青春。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s://goo.gl/UDNpJ5

青春異語|也許只是為了將來的某一日——李慈湄

                                                                                                                 照片提供/ 李慈湄
文/ 音樂人 李慈湄

去年我看了《春醒》的彩排,看到最後才發覺自己上當,這不是年少輕狂也不是年少迷惘的戲,本來是傻傻抱著一種「近中年餘韻」,養足了所有大愛想要去擁抱戲裡這些迷途羔羊的......但看到最後才發現被甩了一個耳光——他/她們是演給我看的!——「哈囉,(還記得我們嗎?)我們就是演給妳這種,為了從這個世界活下來,狠狠把「青春」甩在身後,把所有不堪與疑惑都遺忘的人」。

所以我也第一次,在看戲的時候(而且這甚至是彩排、不是正式演出),兩度無法抑止地想要掩面淚崩。

我還是堅持我不是太懂得看表演。或者也許表演,有許多不同角度觀看。但是一年中有一次、或者一生中一兩次,透過觀看一齣製作,去接近那個非常純粹的精神,這是身為一個觀眾可以擁有非常珍貴的禮物。

再回頭講講春醒。看著彩排時我想,其實做一齣以青少年世界為本的戲,並不容易。就像在人生中,青春太容易被當成一場嘆息,如果這齣戲不是倚仗著每一個環節都做的非常精準,其實身為觀眾很容易對戲裡的主角感到不耐,覺得他們不過就只是一群虛擲生命的年輕人嘛~
                                                照片提供/ 再拒劇團(《春醒》2017首演劇照_攝影 王攻心)

但整齣戲把事情把握的非常好。每一個設計部門~嗯,我不擅長就不多說了。就說音樂,音樂非常好聽,雖說是流行搖滾,但是風格上仍然放進了很多從80-90的地下音樂風格,譬如說某一首歌裡我似乎聽到了Sonic Youth。這在在都顯示了這齣製作在技術與能力上純熟到,能夠將風格化的美學與技術,精準置放在一個流行的類型文化框架裡。這不禁讓我再回頭想,這就好像年屆中年的再拒(以及找來的這一群人),將自己青春以來的愛與痛一路帶著,以自己成年以來這十幾年的經驗與技術細細餵養,在今日成就成這個作品。也許只是為了在將來的某一日奉獻出那個純粹的精神吧。 同樣地,這是一件非常有愛的事情。但這裡面不只是愛,還有一路上真實漫長的付出。就像這個製作不只是一個純粹的精神與帶給我們的禮物,它是一整群人撐起來的,也很需要大家進劇場去支持。

vvv

青春異語專欄說明:
春醒後的餘韻,這裡願聞其詳。
回首青春的嗑到荼靡,
還是私刑了結虛偽社會的抗議,
歡迎百工鼓譟,異語無忌。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s://goo.gl/UDNpJ5

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青春異語|彼得潘的下課十分鐘——魏雋展

                                                                                                 照片提供/ 魏雋展
文/ 劇場編導 魏雋展

「讓崇拜卸妝 讓結構崩塌
   在純粹上塗鴉 在邊界上歌唱」


認識再拒劇團已經好長一段時間,他們在我心中一直是具有搖滾精神的小劇團,他們的作品裡常常有著放肆的吶喊,和某種溫柔的深沉凝視,這四句春醒的歌詞,很再拒,很狂野,很柔軟,同時也很悲傷。

在看《春醒》時,我一直經歷著怪異的感受,我無法不看見青少年時期的自己,那個在升學體制內感到窒息,於是拉開制服,奔跑在球場上,那一瞬間暫時不用思考未來,於是越過學校的欄杆,翹課在演唱會裡大聲喊叫,把自己投射在歌手搖擺的頭髮裡,於是用白紙畫著一張又一張喜歡的人的側面跟背面肖像,卻沒學過能怎麼的表達自我,自我被填進的數字表格裡,在一張張的考卷跟排名裡。

那時的我,很困惑,有時覺得憤怒,更多時候,是一種無力感,
想捶打牆壁的那種。

                                                         照片提供/再拒劇團(《春醒》2017首演劇照_攝影 王攻心)

「 那麼討厭,幹嘛待在學校啊?
    因為要升班啊⋯
    升班要幹嘛?
    要上大學啊⋯
   上大學幹嘛?喔為了畢業,畢業要幹嘛?
   啊我知道了!我可以做一個工作啊,就是當冷場的時候,我就可以幫他笑。」

艾沙問莫里斯的這些問題,我也同樣問過我自己,或許這些問題是我們的集體記憶,並且延續至此刻的世代,戲的最後,我無法說話,想起小時候下課十分鐘,我們會玩遊戲,遊戲的基本款就是鬼抓人,鬼有絕對的權力,其他人四散逃逸,下課的十分鐘,只要善用教室跟操場空間,不被鬼抓到就贏了,那時候我跑得很快,常覺得鬼抓不到我,隨著年紀增長,後來慢慢的了解了,那下課十分鐘的遊戲,可以延長成一輩子的遊戲,而鬼會不斷變形,
有絕對話語權威的鬼,叫做老師說,
有責任拖著一群人活下來的叫老鷹捉小雞,
在一張紙上面讓其他所有人破產,是大富翁,

這些遊戲成了我的生活,有時候,我自己也變成鬼。

彼得潘的世界存在嗎?
能對抗長大嗎?

我無法在考卷上回答,但我在春醒的劇場裡充新看見被困在青澀時光的自己,
或許該好好看著他,放他自由。

請進劇場經歷這一場青春搖滾的儀式吧,跟再拒劇團再一次拒絕長大。

vvv

青春異語專欄說明:
春醒後的餘韻,這裡願聞其詳。
回首青春的嗑到荼靡,
還是私刑了結虛偽社會的抗議,
歡迎百工鼓譟,異語無忌。

不定時發刊,投稿信箱 against.again@gmail.com
來稿請註明「青春異語投搞」,隨附文稿及照片一張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s://goo.gl/UDNpJ5

【加演快訊】再拒劇團音樂劇場《春醒》2018


《春醒》2018春季劇場
第十六季台新藝術獎提名 好評加演


他忘了17歲那年的春天,他們到底有沒有去聽那場演唱會,他只記得在那之後一切都變了樣:死去摯友的臉被打上馬賽克,24小時不間斷的在電視重複播放,校方為此召開了一場不明所以的記者會,有人在那之後成日戴著降噪耳機,不再注視,不再開口,無法感覺。再後來呢?後來發生了什麼?他記得鐵窗與黑色的牢籠,他還記得他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做愛。

再拒劇團改編百年德國經典廢青劇本《春醒》,騷動的青春之血流瀉著情慾、孤寂、荒謬、性、秘密、愛與暴力的情節,劇作家韋德金為所有被浪費的、早逝的生命發聲,挑戰觀眾的道德禁忌,向虛偽的社會行刑。2018年的《春醒》加演是華語世界在百老匯版本之外,唯一重新譜曲的現當代改編版本,由世界劇場設計展 WSD 聲音設計金獎團隊,以厭世系搖滾打造原創「音樂劇場」,將劇院變身為迷幻狂飆的搖滾演唱會現場,熾熱而躁動的鼓聲敲打出我們共有的崩壞青春。

《春醒》再拒劇團2018春季劇場  預告片

〈如果你情願〉MV

等著〉MV


日期 | 2018/03/09(19:30)、2018/03/10(14:30/19:30)、2018/03/11(14:30)

地點 | 新北市藝文中心 (新北市板橋區莊敬路62號)

票價 | 1200、1500、1800,學生及持有身心障礙手冊者另享折扣,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
(1/18-31早鳥限時均一價:所有票區1100元)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s://goo.gl/UDNpJ5


2018年演出團隊
演員|王肇陽、李培松、李曼、沈威年、曾歆雁、
            蔡佾玲、賴盈螢、鮑奕安、羅香菱、蘇志翔
樂手|林宏宇、吳俊佑、曾韻方、黃鏡丞、蔣韜
導演|黃緣文
改編劇本|吳秉蓁
音樂總監/作曲|蔣韜、黃思農 
製作人|曾彥寧
戲劇顧問|陳佾均、黃思農
動作設計|余彥芳
舞台設計|吳修和、郭家伶
燈光設計|劉柏欣(小四)
服裝設計|陳明澤
舞台監督|張以沁
助理導演|吳言凜
劇本協力|陳雅柔
執行製作|簡姵伽
劇團行政|關曉祺
宣傳協力|黃亭瑋
平面設計|曾威豪

2017《春醒》首演劇照,攝影|王玫心、唐健哲

主辦/演出單位 | 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

2018年3月3日 星期六

青春異語|老青年的相愛相殺——張迪皓


                                                                                             照片提供/ 張迪皓

文/ 音樂人&社運工作者 張迪皓


我很少進劇場看戲,所以如果我推一齣戲,那肯定。

今天看完一直想寫些東西,怎麼說,最近文字胃弱有點害怕注音符號,現在一邊聽著Nirvana的Smells Like Teen Spirit一邊寫。我是今天晚場,終場出來跟朋友抽菸時說這齣戲給我的感覺大概就是一句話「當我們失去了青春,就真的失去了」。真是毫無意義的一句話啊。到現在想,應該是「當我們失去了青春,就再也找不回來」。好像也沒有特別有意義就是了。

就一個老青年,的確就像Smells Like Teen Spirit歌詞(雖然Cobain明確表示過這歌詞沒有意義)——
With the lights out, it's less dangerous
Here we are now, entertain us
I feel stupid and contagious
Here we are now, entertain us
A mulatto, an albino, a mosquito, my libido
Yeah, hey
不知怎地就這樣連上去了,但再莫名其妙,也比不過Smells Like Teen Spirit的MV怪異吧!說真的啦啦隊拿彩球轉啊轉啊——這,我不行。但爆走的青春,就是這樣完全沒有道理可言,卻又在那個歲月裡言之成理。




好吧,你管的歌單手動地跳到電台司令的Creep......真是命運的連結,怎麼轉來轉去都那麼符合今天看的戲主題。

看完之後,跟再拒的朋友在門口抽菸,我一根接一根說,最後很催淚,但可能我鐵石心腸所以沒有哭。的確我哭不出來,對我而言《春醒》講的青春歲月(實際年齡因人而定了)是「體制下青年們懵懵懂懂中相愛相殺」的故事。而當下沒說出來,事後想出來的是,自己在國中也的確在精英私立學校讀過三年。那時母親大人還在90年代奔放的酒店產業裡,有錢給我唸我就唸了。那時格格不入的感受,不同於《春醒》裡的是——沒有愛,只有殺,殺!殺!殺!一個只能穿哥哥舊制服的我,曾經在學校嗆家裡有錢的同學,等我成功,會有人幫我端茶之類的。

而就升學體制,我算成功了吧!雖然我不滿意,但考上前三志願,我沒有留下一滴眼淚,畢業之後也再也沒有跟任何國中同學聯繫過。

沒有愛,只有殺,或許是台灣部分我輩青年裡殘留下來的痕跡,一路往前,自我殲滅。

你管的歌單建議走到了綠洲合唱團的Wonderwall,我猶豫著要不要點進去。

每一個人都有著他/她的青春歲月,然後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而我還在思考,甚至懷疑著,鐵石心腸掩蓋了多少,多少我可能跟《春醒》這齣戲的連結。

很多年前看過一齣戲,我就該戲中角色不想拿但又拿了父母給的錢,然後去追求夢想的段落,氣憤到散戲後直接破口大罵。在我大學時候曾經為了追求想像中的未來,曾經窮到一天只有50NT,我把早餐留到中午吃,再買一罐八寶粥,晚上餓了去自助餐吃白飯加一道青菜。我一點都無法接受該戲裡的拿錢不拿錢的青春歲月,是種苦。有錢可以拿,我可以面子都不要再轉身背後哭。那是我的青春,不堪而又驕傲,不是嗎。

每個人都有他獨享的,不堪而又驕傲的青春歲月。這幾年過去了,回想當時的我太嚴苛了。而每個人對於他獨享的青春歲月,也有自己的紀念方式,我自己也寫了一首歌啊(四和弦之歌/憤怒)。

原本只想簡單說說自己的感覺,但莫名其妙就寫了那麼長。青春初老就是這個問題,和以前的自己,前後不一,回憶起來又嘮嘮叨叨。

歌單跳到R.E.M.的it's the end of the world了。

推薦大家去看這齣戲,你會戲裡面找到你的青春歲月,那些專屬於你的,那些不堪又驕傲的回憶,以及更重要的是——自省。

至於關於自己青春的作品《憤怒》,最後還是不知廉恥地放一下......


vvv


青春異語專欄說明:
春醒後的餘韻,這裡願聞其詳。

不管是回首青春的嗑到荼靡,
還是私刑了結虛偽社會的抗議,
歡迎百工鼓譟,異語無忌。

不定時發刊投稿信箱 against.again@gmail.com
來稿請註明「青春異語投搞」,隨附文稿及照片一張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s://goo.gl/UDNpJ5

2018年3月2日 星期五

青春異語|只是為了把妹 而夢了更多夢——張吉米


照片提供/ 張吉米


文 / 什麼都做什麼都不奇怪劇場工作者 張吉米

去年看再拒劇團《春醒》的整排沒有機會看到正式演出,但有一個很特別的印象,就是我帶去看整排的學生瘋狂地覺得非常好看!而他們分別來自不同的學校、背景,卻有著共同的年齡層,就是全都是高中生。這樣的反應讓我覺得真是蠻驚訝的,也著實讓我在想我是不是看太多戲,導致某種戲冷感? 這讓我想起我高中年齡的時候,其實我並不是讀高中,而是五專。那時覺得五專畢業就至少有個「大專」身份,比起高中還要再考大學簡單多了。但是到了三年級,卻突然有一種無以名狀的感受,覺得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這裡,每天把一塊肉從家裡搬到學校,放著爛八個小時,然後再把這塊肉從學校搬回家裡放。原本想在寒假後辦退學,卻沒想到因為期末考太爛,反而被學校勒令退學。當時被退學的突然,讓我整個不知所措,害怕被爸爸打死的恐懼升起,就找了一間職訓中心(類似現在的巨匠),每天就背著書包上學,但其實是去職訓中心,就這樣,我的寒假就放到暑假。因為實在太閒了,而且,白天的班上還有一個女生很可愛,沒事就每天去上課。重複的電腦課上了又上,上了又上,本來不會的都已經滾瓜爛熟。 直到有一天,那位可愛的女生問我,要不要去他們學校的戲劇社當臨時演員?我當然說好。然而,就在正式演出前二個星期,原本的男主角就退社了,整部戲一堆女生,男生少的要死,主角還退社,他們就把主意打在我身上,突然間,我成了他們學校戲劇社的男主角,而且一演還演了四年多,在他們學校我是神秘的學長,只有戲劇社公演才會出現。所以若問「最初為什麼演戲」、「為什麼看戲」;我的答案絕對不是任何理想性與夢想性的,而且膚淺到不行,就只是因為為了把妹,而且還沒有把到。 可我的人生卻因此而整個醒了,卻也夢了更多夢。



青春異語專欄說明:

春醒後的餘韻,這裡願聞其詳。
不管是回首青春的嗑到荼靡,
還是私刑了結虛偽社會的抗議,
歡迎百工鼓譟,異語無忌。

不定時發刊投稿信箱 against.again@gmail.com
來稿請註明「青春異語投搞」,隨附文稿及照片一張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s://goo.gl/UDNpJ5